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要闻
政研企联动创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4-12-31 09:38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12月26日,市科学技术局组织召开“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禹州企业行”对接会。会上,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许昌市科技金融相关政策,助力企业与金融专家、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本次对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2024年专家助企系列活动圆满收官。该系列活动是我市积极探索“政研企联动创新”模式,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具体表现。近年来,许昌市通过政府引导搭台、科研机构技术支撑、企业市场驱动三方协同发力,全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让众多科技成果在许昌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加强工作部署,提升认识高度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市科技局党组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积极响应中央、省委、市委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部署,坚持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重要抓手,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的融合发展,推动创新要素集聚,促进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市科技局制定了《2024年度政研企联动创新行动实施案》,以“1+10+N”模式开展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前后衔接的系列活动。“1”即开展1场市厅会商工作,在全面谋划许昌市科技工作的基础上,与省科技厅进行会商,争取科技厅的支持,上下联动共同推进许昌科技工作新局面。“10”即举办10场产学研对接会,邀请中科院系统有关院所结合许昌市企业实际举办5场高质量产学研对接会,组织许昌市高等院校特别是许昌学院举办5场产学研对接会。“N”即举办N场次惠企专题活动,聚焦企业需求开展精准对接、精准培训、创新能力提升等各项活动。2024年一年,围绕电力电子装备、机械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六大领域,共举办了10场大型科技成果对接会,特别是10月25日高规格举办的“2024年中国科学院专家许昌行”活动,有60多位中科院专家参会,多家公司与科研院所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二、依托平台资源,拓宽创新广度

以创建国家和省级科技研发平台为载体,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中心,推进科研成果从平台到中试到产业化工程化。截至2024年底,我市已经获批建设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357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市级创新平台1048个。这些获批建设的各级创新平台,吸引着各类创新要素在此交融碰撞,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催生出众多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众多企业获得了茁壮成长的沃土,得以在科研创新之路上大步迈进,将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实际应用。许继集团依托“国家高压直流输变电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一高能级平台,首创了串行高速多主 CPU 架构的背板总线、超高速多点级联同步通信、全透视动态内置录波等关键技术,该成果已在闽粤互联、陇东、宁湘和 Borwin6 等项目中应用。森源重工依托在环卫车辆方面的研发生产及后期维保优势,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打造了综合一体化环卫管理云平台,该成果已实现对2万多名环卫工人和所有环卫车辆、作业、设施的指挥调度,服务范围超过8000多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达2000多万人。

三、组建服务团队,加大助企力度

市科技局充分发挥许昌科技大市场在“政研企联动创新”模式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打造产学研合作促进平台和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基地,组建了由正高级工程师梁东杰带队,乔磊、尤金洋等参与的专业化服务团队,常态化赴县(市、区)进行现场考察和科技政策宣传、科技咨询服务等工作。提供国家、省、市级各类服务平台和各类科技项目申报,技术合同登记指导,新型研发机构申报,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申报等科技服务。团队动态联系服务全市多家企业,适时开展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的征集工作,根据企业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帮助联系专家开展上门现场交流,精准对接服务,为全市政研企协同创新走向深入奠定基础。2024年一年,累计服务超过70家企业,促成签署13份战略合作协议,20多家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达成合作意向。35个项目被列为中科院河南中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个项目被列入中科院河南中心开放性课题项目,共计获得省财政支持2925万元,立项数和获得经费数居全省第1位。先后引进中科院高层次人才106名,在我市成立5家新型研发机构。

“行百里者半九十。”从基础研究的“最先一公里”,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科技创新要跨越重重难关。关关难过关关过,许昌科技创新发展势头迅猛,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科技成果转化必将大有作为,每一个创新梦想都将得到有力的支持,每一份创新成果都将绽放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