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对市七届人大九次会议第141号建议的答复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2-10-24 16:51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张洪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组建光伏、储能等新能源电力装备领域市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方面,我市现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许昌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许昌魏都高新技术产业园),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许都汇众创空间、许昌学院颍川众创空间),省级众创空间6家。主要职责是提供中小微企业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创业和资源共享等服务。特别是许昌科技大市场作为政府主办的全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其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中科院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许昌分中心,定期征集发布我市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建立常态化与中科院院所人才、技术、项目对接机制,全市已有69家企业与中科院30家院所开展人才、技术合作,29个项目获得中科院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立项支持2920万元,立项数、获得资金数均居全省第1位。在科技研发平台方面,截至目前,全市已组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248个(其中,国家级7个:许继集团2个、黄河实业、瑞贝卡发制品、远东传动轴、森源电气、西继迅达电梯各1个),组建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28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4个,基本上覆盖了我市“633”工业体系和现代农业等产业,在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带动行业技术进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重点实验室方面,目前全市建设有省、市级实验室共5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4个),其中电力装备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全部运行情况良好,为全市科技创新研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特别是在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上作出了突出贡献。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是近年来才逐步兴起和发展的新型产业,许昌市电力装备产业链虽然在光伏、风电和储能等方面有所布局,但还未充分延展完善,新能源电力装备领域省、市级创新平台在数量和质量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二、重点实验室建设总体谋划

依据省科技创新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建设方案和《许昌市推进“2022创新年”行动方案》,市科技局在实验室体系建设方面,有一个这样的总体考虑。总结起来可以叫“4421”,就是四个面向、四类产业、两类资源、一个目标。四个面向就是面向国际国内市场、面向未来、面向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市内重大战略需求;四类产业就是3大传统产业的高位嫁接(做优建材、化工、轻纺3大传统产业)、6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6大新兴产业)、3大优势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做强装备制造、烟草及食品和发制品3大优势主导产业)、未来产业(新能源、碳中和等)的谋篇布局;两类资源,首要是整合市内的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另外就是利用好市外的先进科技创新资源;一个目标就是建设创新强市。

在具体措施上,可以用四组关键词来表达。就是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层面,谋划争创是关键词。首先是锚定电力装备、硅碳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坚持开放视野,整合市内的创新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优势力量,同时吸纳省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或者一个基地,或者分支机构,从而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第二类针对省级重点实验室,关键词是提质增量。目前我市现有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在这5家里面,我们要进一步充实骨干研究力量,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力争在本轮考核评估中,均能保持在列。第三类是市级重点实验室,关键词是高标准培育建设。谋划在“十四五”期间,从现有的5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中推荐申报成功1—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培育建设10—2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结合目前许昌市域内高校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一些研究方向,还有企业运营状况,我们将逐渐完善实验室建设体系,以确保许昌市既对接国家和河南省战略科技力量,同时在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上有新的突破,包括在代表所建议的光伏、储能等新能源电力装备领域取得新进展。

三、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加强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围绕建设“创新强市”和“2022创新年”工作要求,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布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我市科技创新平台的功能,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推进:

(一)加强组织保障,完善平台建设体系

一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用足、用好上级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多角度、全链条的扶持政策体系。针对科技创新平台实际需求,在登记注册、奖励补助、建设用地、人员编制、项目审批以及建设运营资金等方面给予配套政策支持。围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激励等研究制定创新性政策措施,加强政策的相互衔接及配套落实。二是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完善金融、财税、国际贸易、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优化市场环境,更好地释放各类创新平台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容错纠错和科研诚信建设,鼓励各类创新平台勇于探索、积极作为。三是完善考核激励体系。市科技局将牵头制定具体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对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实行目标导向的绩效考核。建立专家指导咨询制度,加强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技术指导、决策咨询和科学评价,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四是完善动态管理体系。引导各类创新平台按照相关管理办法规定,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运行机制,对国家、省和市级创新平台平台建设和运行实行动态管理。

(二)加大建设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量

一是进一步整合政府公共平台,大力提升科创平台运行成效,夯实我市经济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孵化功能,加强科技平台的考核(考评)和管理,理顺关系,疏通平台企业进出渠道,重视引入有孵化效应的平台企业,提高入驻平台的项目质量。根据我市的产业现状和市域经济现状,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的辐射效应,服务块状经济发展,加快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发展优势产业。二是进一步加快企业科创平台建设,提升重大行业平台研发能力,加强对行业研发平台的指导和联系,及时协调解决平台发展壮大中的人才、资金、场地等问题,提升平台竞争力。完善平台配置,尤其要完善我市重点行业及传统产业的平台布局,充分考虑科技创新平台的布局设置,加快科技孵化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不断扩大企业研发中心(机构)覆盖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持续引入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建设科创综合平台,积极搭建各类交流活动平台,加强科研院校与企业的对接,尤其要重视驻许高校与企业的沟通,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根据本市产业发展现状,确定重点技术攻关领域,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强化政策扶持,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从政府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梳理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根据产业发展现状,着力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扶持体系,增强政策实效,特别是协调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贯彻落实好《许昌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突出科技专项资金的有效整合,使有限财力用于重点行业、专业领域科技攻关和服务。

加强平台企业之间的科技网络链接,重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互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种专业性和综合性的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势,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进一步健全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创中心的作用,打通科技大市场与企业的链接渠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着力提升我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水平和能力。

(四)引育创新人才,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认真贯彻执行《许昌市英才计划》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在积极引进行业领军人才的同时,也要重视骨干人才的引育工作,更要重视本土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建立人才梯队,打造人才团队,并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为高层次人才的生活、工作、住房、子女就学等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

重视职能部门科技专业人员的招录、引入,注重市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完善人才职称评定评审方式,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种科技人才文化交流活动。同时鼓励企业在大中城市建立(设立)人才和平台基地,树立揽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的人才观、平台观,进一步营造“重才、爱才、育才”的良好环境。

(五)增强创新意识,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企业的科技创新强弱,决定着企业能否优化升级和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着力营造鼓励创新、服务创新的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增强创新自信;进一步提高广大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形成吸引更多人才从事创新活动和创业行为的社会导向,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热情,进一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诚如代表建议,面对国家战略和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需求,我们应当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通过组建新能源电力装备领域市级重点实验室,开展行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集中力量攻克光伏、储能等新能源电力装备制造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以技术创新全面提升许昌电力装备产业链的发展水平和竞争优势,为许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2年9月16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许昌市科技局  2965020